最新消息
【教學創新】本系王品老師開授「長期照顧」課邀請恩主公醫院糖尿病個管師周雅雯護理師分享

2019-11-20

【教學創新】本系王品老師開授「長期照顧」課邀請恩主公醫院糖尿病個管師周雅雯護理師分享

  台灣正高速高齡化,不僅影響每個家庭,更與年輕人未來就業的職場有關,成為大學課程設計重點,也是本校社工系王品老師開授「長期照顧」課程的目的。該課程為本校「教學創新」計畫,並已連續三年與醫護師資合作教學。11月11日邀請三峽恩主公醫院的糖尿病個管師周雅雯護理師,聽取學生發表「糖尿病」田野調查報告。

  同學表示,家族中有多位成員罹患糖尿病,擔心自己有遺傳問題。周老師分析,父母若有第二型糖尿病,小孩的確會有較高機率罹病,但若為第一型糖尿病則不會遺傳。她強調,「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」。在糖尿病照護三方法中,病人自己可掌握的是「飲食」與「運動」,這兩項完成就可達到60%的效果,其餘才是靠「藥物」來幫一把。通常診斷發現罹病時,胰臟尚有50%的功能,但每年會下降,所以「藥物」目標是減緩胰臟功能下降的速度。

  同學提到自己在醫療用品店打工,「我很好奇糖尿病患為什麼不每天測量血糖值,大概每個人的答覆都是試紙太貴了!每個月開銷上千」。周老師回應,耗材的確比機器貴,但自我量測頻率不必高到每天都測,每週測兩三次即可。自行量測血糖的意義在於提升病人的自主意識。「自我量測」就像小考成績單,「三個月去醫院測糖化血色素」像期中考。小考表現好,期中考也會跟著好。

  有學生問,「年輕人三餐不正常,或為了減肥,一天只吃一餐,這樣會不會罹患糖尿病呢?」還問,「如果習慣吃『早午餐』,一天只吃兩餐,這樣行嗎?」周老師說明,不管是一天一餐或一天只吃兩餐,對胰臟的負荷都太大。因為早午餐約10點進食,到6-7點吃晚餐中間間隔太長。胰島素是有吃才有分泌,若要胰島素規律分泌,就要規律進食,且每餐要有一碗份量的纖維,才健康。

  做完報告,同學們回饋,還沒做這項作業之前,感覺社會上有很多糖尿病人,以為這個作業很容易做。但真的開口請人受訪,卻發現一個都不願意。好不容易獲得了對象,訪談中卻發現長輩們視罹病為家醜,非常閃躲此話題。王品老師回應,這個作業的確就是要讓學生自己發現,原來最難的一步是找到願意教你的病人。

  最後,周老師分享她的照護態度:面對病人,優先關心他的生活狀況,先不談疾病。例如問他「有沒有吃東西?有沒有睡好?有無感冒等」,因為如果一個基本需求都顧不好的人,不可能期待他照顧自己的血糖。訣竅是,鼓勵病人「do something」總比「do nothing」來得好。

恩主公醫院糖尿病個管師周雅雯老師延伸介紹「失智症」照護